2025年8月19日,随着最后1米岩层被凿穿,柳梧铁路广西梧州段34座隧道全部贯通。这条全长238公里、设计时速160公里的客货共线铁路,在喀斯特地貌中织就了一条钢铁长龙,为西南地区打通了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"任督二脉"。
一、地质迷宫中的技术突围
梧州段隧道群堪称"地质博物馆",60%的岩层为IV、V级软弱围岩,最大埋深达420米。施工团队采用"地质雷达+超前钻探"双保险,结合TBM(全断面隧道掘进机)与钻爆法灵活切换,创造了月进尺210米的施工纪录。特别是在紫金顶隧道,通过注入新型固结材料,成功解决突水突泥难题,将单洞工期缩短3个月。
二、经济动脉重塑区域格局
全线贯通后,柳州至梧州的铁路里程将缩短70公里,行程时间从3.5小时压缩至1.5小时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,这条铁路与黔桂铁路、广茂铁路形成"黄金三角",年货运能力可达5000万吨,使梧州港成为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。据测算,沿线7个县区的锰矿、钛矿等资源开发成本将降低25%,预计带动GDP增长超120亿元。
三、生态铁路的绿色实践
项目践行"零开挖"理念,隧道洞口采用"早进晚出"设计,减少植被破坏3.2万平方米。施工废水经三级沉淀后循环利用,年节水18万吨。在六堡山隧道,施工方特别设置动物迁徙通道,保障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的栖息环境。这些举措使工程获评"亚洲绿色铁路示范项目"。
结语:钢铁长龙背后的时代注脚
当最后一列铺轨车驶出隧道,这条穿越喀斯特峰林的铁路,不仅连通了山与海,更串联起传统工业城市与现代物流枢纽的转型之路。在"一带一路"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双重机遇下,柳梧铁路正以每公里1.2亿元的投资强度,书写着西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